Insights

专业文章

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商品市场多元化日益明显,市场中充斥着各类“名不副实”的商品,如“李逵与李鬼”类的真假难辨,“貂蝉与凤姐”类的良莠不齐,“一喷见效”类的故意夸大,“挂羊头卖狗肉”类的假冒伪劣等等。随着,广大消费者法律意识和维权观念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主张要求经营者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消费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的主要法律依据


1、主张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3倍的惩罚性赔偿。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消费者遭受欺诈可以向经营者主张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3倍的赔偿金,最低500元。


2、主张所遭受损失2倍以下惩罚性赔偿。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经营者“知假卖假”,造成人员死亡或健康严重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主张所遭受损失2倍以下的赔偿金。


3、主张支付价款10倍的惩罚性赔偿。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或者损失3倍的赔偿金,最低1000元。


4、按照平台内经营者承诺标准赔偿。在网络购物过程中,一些网络店铺或平台经营者常常打出“假一赔十”的口号,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第十条,平台内经营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其向消费者承诺的赔偿标准高于相关法定赔偿标准,消费者主张平台内经营者按照承诺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二、消费者主张经营者承担惩罚性赔偿的具体应用。


第一步,确定适用法律。自上述规定可知,我国现行法律针对食品和非食品在适用惩罚性赔偿标准时做了区分。以购买食品为例,如果消费者以非食品向经营者主张惩罚性赔偿,只能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支付价款3倍或所遭受损失2倍以下的赔偿,而依据《食品安全法》,消费者可以主张支付价款10倍或者损失3倍的赔偿金。另外,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只有造成死亡或健康严重损害后果的,才能适用损失2倍以下的赔偿,而在《食品安全法》中,并不要求以死亡或者健康严重受损为前提,消费者只要购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即可主张损失3倍的赔偿。所以,消费者在向经营者主张惩罚性赔偿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商品种类和适用法律。


第二步,保留好相关证据。实践中,在消费者主张惩罚性赔偿案例中举证责任的分配,依然坚持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所以,消费者要保留好商品(服务)交易的基本证据,如消费者主张受到欺诈购买商品,应当提供证据证明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存在欺诈的具体情形,以及消费者因此而购买相关商品的证据。比如,消费者主张汽车4S店销售的汽车不是新车,首先其应委托专业机构鉴定以证明所购汽车为非新车,其次要证明涉案车辆系从该汽车4S店购买等。但,由于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主体地位的天然不对等性,我国法律还规定,生产者、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安全制度和登记制度等,确保生产销售的商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果经营者抗辩其不存在相关违法行为,其应当对其的主张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并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第三,确定申诉机关。俗话说,法律不保护在权利上睡觉的人。消费者发现权利受损,与经营者协商不成后,可以选择向消费者协会或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上救济手段无需按先后顺序实施,可根据消费者个人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在选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如果没有约定,可以向侵权行为发生地(大多为购买商品(服务)的当地)所在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有约定,按约定执行。小编建议,消费者在提起诉讼前,最好提前咨询律师,以便厘清相关法律关系、合理确定诉讼请求、正确评估诉讼预期。同时,小编提醒,消费者理性维权,当其对损害的发生存在过错或放任损害继续扩大的,也可能需要承担部分责任。


保护消费者权益相关法律规定的惩罚性赔偿是制裁不诚信销售行为的有力手段,是规范商品市场的有力措施之一,有利于提升消费体验与消费品质,希望广大消费者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相关人士

联系我们